近年来,全州上下聚力大抓产业,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综合实力赶超跨越迈上新台阶,初步构建起了“四化”建设的“四梁八柱”。经济腾飞的同时,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缺口逐渐增大。州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州十五届一次人代会提出,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支持黔南职院“双高”创建,进入省部共建“双高”校,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努力走在全省和全国民族自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前列。
去年12月,在第五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又传来喜讯——由学院汽车工程系和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系合作的项目《黔之翼——山地无人机植保践行者》与《联动“有爱”,创造“无碍”——农机维修与技术服务的公益先锋》代表贵州参赛分别获得国赛二等奖和国赛三等奖。
学生汽车维修实践
近年来,学院主动适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扎根基层,服务黔南,辐射贵州”办学定位,主动对接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紧扣产业和市场,优化专业设置,招生专业总数由40个调整为25个,建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茶旅一体化专业群、大数据与电子商务专业群,形成了山地特色农业、建筑工程技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主动承担、完成了州政府交办的“都匀毛尖茶如何走得更好”“黔南菜系”等4个重大课题。
学院在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上不断发力,黔南功能性农产品和黔南州先进装备制造两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评审,学院与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共建黔南功能性农产品协同创新中心,与吉利集团共建吉利汽车产业学院,室内装饰协会、汽车维修协会、汽车流通协会等入驻学校,进一步服务黔南产业发展。
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烹饪比赛评委打分
在推进政校行企协同共建校企合作联合体方面,学校与都匀毛尖茶研究院、都匀毛尖茶集团共建都匀毛尖茶学院,与独山县政府签订联合办学框架协议,牵头组建成立黔南州职业教育联盟,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优质资源合作,合力承担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横向课题……进一步促进了全州政校行企深度合作,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了职业教育与黔南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近年来,学院为全州52个工程项目提供近10万份检测报告;与41个工程项目签订检测服务合同,开展建筑材料见证取样、主体结构实体质量等项目的检测业务;承接三都、平塘、都匀等县(市)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性整县验收工作。同时,学院还是黔南州人才基地、贵州省农民技能实训基地和贵州省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基地。
通过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等多种举措,学院大力实施“33753”育人体系,取得了240多项(个)省级国家级成果,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称号,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3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平均为97.83%,教育部“阳光高考”学生对母校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二,涌现了“全国技术能手”冯丹绘、“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刘道敏、“中国孝老爱亲中国好人”王开菊等一批批优秀学子。同时,学院成为贵州省“1+X”证书制度首批试点院校以来,先后成功申报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网店运营推广、粮农食品安全评价、宠物护理与美容、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识图6项“1+X”证书项目,考试总人数895人,通过815人,合格率为91.1%,为黔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复合型人才支撑。
学生在茶实训基地实践
去年以来,学院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学院启动乡村人才学历技能双提升工作,免费三都县、平塘县培养100名大专学历乡村治理人才;与州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培训,培养乡村振兴骨干带头人;与州人社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工信局等部门协同推进现代学徒制、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学历”双提升现代学徒制培训工作;完成各类社会培训15000人次。
近期,学院抢抓国发2号、省委34号、省政府14号、州委2号文件等政策机遇,紧盯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把握高质量发展大势,紧跟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紧扣黔南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方案,制定了学院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育红心工匠、铸职业英才。到2024年,学院重点建设的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建筑室内设计等专业群及主要办学指标将力争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成为“区域引领、特色鲜明、贵州一流”的高职院校,助推黔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民族自治州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贡献“黔南方案”。
黔之翼无人机植保团队
撰稿人:组织部
图片来源:组织部
报送:贵州省教育工委 黔南州委党建办 黔南州委教育工委
2022年2月25日
- 上一篇:组织部(人事处)开展...
- 下一篇:学院领导开展春节走访...